今日是公历9月15日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即藏历木马年具醉月七月二十二)藏历7月22日,公历9月15日 燃灯佛圣诞(汉传,农历八月二十二)。
今天是农历八月廿二,燃灯佛圣诞日。燃灯佛,又叫定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锭光如来,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大智度论》卷九云:“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传说释迦牟尼过去世曾以五茎莲花供养燃灯佛,得燃灯佛授记,将在九十一劫后的贤劫成佛。在佛经中所记载的许多佛﹑菩萨都曾是他座下的弟子。
佛教有三世佛: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谓过去佛为迦叶佛等过去七佛,或特指燃灯佛,现在佛为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佛。
按照辈份,燃灯佛是释迦牟尼的启蒙老师,根据“劫世”理论,燃灯生在过去世庄严劫。他预言九十一劫后,释迦牟尼接班成佛。
当初,释迦牟尼还是善慧童子时,见一位王族姑娘拿着许多青莲花,他就花了五百钱买来五枝,奉献给燃灯佛。又传说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天,善慧童子在路上行走,正巧遇到燃灯佛也在路上走着。善慧童子发现地面有一滩污水,心想佛是赤足行走,这污水一定会弄脏了佛的双脚。就顿发大心,亲身扑在地上,把自己的宝贵头发,铺在污水上面,等着燃灯佛从他头发上走过去。当时燃灯佛看到善意童子这种布发掩泥的情景,就授记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也就是说,以后如来经过数劫,到第九十一劫——贤劫,也即现世劫时当可得识佛法真谛,立身为佛,佛号为释迦如来,果然言中!
《燃灯佛授记释迦文图》描绘的正是燃灯佛授记释迦文的故事。燃灯佛身披红色袈裟居画幅中央,目视前面一着红裤、祼上身、长发拖地虔诚的跃然拜者。众菩萨、金刚、罗汉、送子观音及供养人计二十八人簇拥其周围,神情贯注。此图人物依主次设计大小,造型准确生动。线描婉转自如,极富节奏感,并施石绿朱砂等重彩,格调肃穆古朴。无款识,拖尾有元末明初比丘弘道、沙门守仁两段长题。画心下方有明收藏家项元汴[敦]字编号及项氏、清内府收藏印记多方。
▲《燃灯佛授记释迦文图》
释迦牟尼“成佛”的时间是公元前五世纪,距今两千多年。燃灯是九十一劫前作的授记(预言),按照佛经上最保守的推算方法(一劫为四十三亿二千万年),师生俩的那次谈话,至少是在三千九百亿年以前。
燃灯佛授记,对于释尊的历劫修行,是一关键性大事。因为确认燃灯佛授记时,菩萨得“无生法忍”,然后“菩萨为欲饶益有情,愿生恶趣、随意能往”大菩萨的神通示现,普度众生。
燃灯佛舍利塔座落于通州北城,距北京市中心20公里。该塔建于辽代,1976 年唐山地震使塔下莲座震坏,塔身出现许多裂纹。1985年重修,塔顶莲座及各层塔檐补铸铜铃,复原一新。现该树已移植到塔下湖畔。燃灯塔距运河300米,其塔影垂映河中,景色十分美丽。
▲燃灯佛舍利塔
中国其他地区有一些燃灯寺,如四川成都市内有燃灯寺公交车站(寺庙已于文革期间被毁),而距离成都市中心18公里龙泉驿区洛带镇龙泉山脉中段三峨山则另有一始建于隋开皇年间的有1700年历史的燃灯寺。此外还有河南南阳西峡燃灯寺、云南红河建水城东门外燃灯寺、通州北端运河西岸的燃灯佛舍利塔等等。
▲河南南阳西峡燃灯寺
在燃灯佛圣诞,普请展读忆念金刚经。诸位善识,凡逢诸佛菩萨圣诞佳期若能持斋、礼拜、诵经、念佛、或者放生、布施、修桥、造路等等之善行者,胜过日常功课,有千百亿倍之功德!
燃灯佛,亦作然灯佛,为本师释迦牟尼如来过去世的老师,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中的一位。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
燃灯佛(梵Di^pam!kara,巴Di^pam!kara,藏Mar-me-mdsad)在过去世为释迦菩萨授记的佛陀。音译提和竭罗、提洹竭。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
一、从宝髻佛受记
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阿僧祇九十一劫,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识只(即宝髻),出家学道而成佛。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比丘授记,告知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此系燃灯佛昔时曾从宝髻佛受记之因缘。
关于此佛出现之时劫,《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佛本行集经》卷三〈发心供养品〉等,单说过去久远劫;《修行本起经》卷上、《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等,则谓系在过去九十一劫。
二、名号之由来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为普光。”
《大智度论》卷九亦云,“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成佛后亦名燃灯。”
《四教集解》卷中曰:“亦名然灯,亦名锭光。有足名锭,无足名灯。锭字或作定字,非也。”
三、为释迦如来授记
释迦佛在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届满时,刚好此佛出世,他买了五茎莲花去供佛,又以头发铺地给佛走路,佛即为他授未来成佛的记别。
依《修行本起经》卷上所述,往昔,提和卫国(Di^pavati^)有圣王,名灯盛。临命终时,将国政嘱付太子灯(锭)光,太子知世间无常,更将国政授与其弟,即时出家。成佛后,游行世界,开化群生。是时有梵志儒童,值灯光佛游化,乃散花供佛,并解髻布发于泥道上,请佛蹈之,佛乃为儒童授来世成佛之记。此儒童即释迦牟尼佛。《增一阿含经》卷十三、《四分律》卷三十一等,亦述及燃灯佛之本缘,但所说略有差异.
《太子瑞应本起经》曰:“锭光佛时,释迦菩萨名儒童,见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青莲华,以五百金钱买五茎莲,合彼女所寄托二枝为七茎莲奉佛。又见地泥泞,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发布地,使佛蹈之而过,佛因授记曰: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
《心地观经》卷一曰:“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然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
依《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述,北印度那揭罗曷国有释尊供养燃灯佛而受记之遗迹。今印度山崎(Sanchi)塔门之刻画中,有定光如来化作大城之图像,此与《四分律》所述相合。
四、燃灯佛为过去佛中之最著名者
在诸经论中,颇多以此如来为中心而说其前后出现诸佛之事例者。如《无量寿经》谓过去久远劫,锭光如来出世,教化众生,其后历经十劫,依次出现五十三佛。最后之世自在如来时,修因行而成道者即为阿弥陀如来。《大悲经》卷三〈殖善根品〉谓此如来以后,有莲华上佛乃至过去七佛等,总有十四佛出世。《大毗婆沙论》卷一七八更说释尊于第三阿僧祇劫曾遇七万七千佛,其中之首位,即为燃灯佛。
由于燃灯佛曾是释迦佛因地时的老师,所以燃灯佛为“过去佛”。许多供奉“竖三世”佛的庙宇,往往在正殿――大雄宝殿中供奉燃灯佛(左侧)、释迦牟尼佛(正中)、弥勒佛(右侧),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